This is my second research project in Taipei County
當年單槍匹馬就到中研院找巫文隆老師請教,到漁會找漁民幫忙上船出海採文蛤,
現在想想,很大膽的舉動
前言
一提到淡水¸令人聯想的是紅樹林、招潮蟹和淡水夕照¸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在四十年前¸淡水河口的文蛤漁業也是全省聞名¸一直到今天¸淡水仍有一處文蛤保育區,仍有少數的漁民在夏季從事文蛤漁業¸本文藉著對淡水河口文蛤漁業的探索¸從另一種角度來看淡水河口。
文蛤在淡水
文蛤屬(Genus: Meretrix)在動物分類上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廉蛤目,廉蛤科之一屬。台灣產文蛤有五種,淡水河口文蛤均包含之: M.
lusoria (Roding),M. petecjialis (Lamarck),M. meretrix (Linnaeus),M.
lyrata (Sowerby),M. lamarckii (Deshayes)等,各種間在外觀上有時很難區分(劉,1988)¸其中淡水河文蛤以M.
lusoria (Roding)為主。
不過¸嚴格來說¸淡水河現存之食用性文蛤並不是原生種。早先淡水河本來有些野生文蛤¸但並不適合食用¸在日據時代(1925)¸淡水水產會會長日人多田氏發現淡水河口的砂地地形相當適合文蛤的生長¸所以從日本引進了佐賀縣的文蛤3000斤¸並在三年內禁止採捕,而後開放採捕¸1929年的漁獲量達到3萬公斤,在1941年更高達121萬公斤,而後受到戰爭及戰後蕭條的影響而停頓了一陣子。
光復後從42至44年均有產量,但已大不如前¸在同時¸淺海養殖文蛤興起,北從淡水河口起,南至台南,以彰化、雲林、嘉義三縣沿海產量最多,養殖面積不斷擴張,當時並未有文蛤種苗之人工繁殖¸以致淡水河所提供之天然種苗供不應求;1970年以前,在淡水河口附近以鐵耙捕撈每公斤800粒之種苗,數量較有限¸因為和黑砂混合¸所以俗稱黑砂苗。據淡水當地老漁民表示,當時淡水河口文蛤提供全省文蛤養殖之種苗來源,漁民利用很密的耙子耙5000粒/斤的文蛤黑砂苗,裝成一袋六十斤,利用火車運送到南部高雄東港等處,在魚塭蓄養至較大規格出售,在高雄等南部地區十個月就可收成,在中部則須十四個月才可收成。後來¸為求增加捕獲量¸1971年開始有漁民使用尼龍網撈捕 0.5~1.0 mm沙粒般大小稚貝,接下來¸更有不肖的漁民利用引擎幫浦大量抽砂採捕天然種苗,增加了種苗供應量,卻也對自然資源量造成傷害,而後加上淡水河污染等因素¸淡水河口之文蛤量從此一蹶不振¸往日淡水河口百船聚集捕文蛤苗的景象也從此消失。
文蛤生態
為什麼淡水河口適合文蛤成長?文蛤為廣鹽、廣溫性之二枚貝,可正常成長之鹽度從10-45ppt,適合棲息環境之含砂率在50%-90%,以60%-80%最為合適。在自然環境中,主要分佈在砂質海岸及砂泥底區域之潮間帶至水深20公尺處。幼貝較喜在半淡鹹水的河口生存。
因為出水管不發達且不長,所以只能埋棲於十公分左右水深¸屬於濾食性,主要過濾水中的浮游生物,可攝取利用之食物種類繁多。過去淡水河清澈之時¸上游河水帶來了豐富的營養鹽¸加上適合的鹽度、溫度及水質等提供了文蛤良好的生存環境¸才能使得文蛤產量驚人。
會造成負面影響的¸主要是每年的颱風季時,因為颱風及大雨帶來的泥沙量倘過多¸會導致文蛤被覆蓋而死亡;且過多的雨水使水的鹽度、比重降低,文蛤會將殼緊閉,時間過久就會死亡。而近年來淡水河域人口激增,所帶來的污染、採砂行為使得文蛤的棲地被嚴重破壞,資源量大減。
保育措施
針對這樣具有價值的漁業資源而言¸其實是曾經做過一些保育措施的¸在1925年淡水殖蛤期間,日本政府規定三年內禁止採捕,而後並規定一吋以下以及每年三月一日至七月一日不可捕撈。然本省光復後,由於缺乏管理,並無禁漁期規定,在漁民濫捕之下,文蛤產量又大量減少幾近絕跡,當時的漁政當局-漁業管理處於四十七年在該地畫定蛤苗繁殖區及保護區,訂定保護條例,交由淡水區漁會執行,前述的保護區面積約四百四十公頃,保護區內有兩處繁殖區。同時農林廳規定在四到七月之繁殖期於保護區內禁止採捕成蛤,繁殖區內則全年禁止採捕,進行保護後文蛤資源有復甦之跡象。
時至民國六十五年,依據漁業法所公告的淡水文蛤保育區之範圍縮減到僅有四公頃,範圍定為水上警察隊附近之水域,缺乏明確界定,再加上並無訂定管理規則¸在目前漁業法主要係規範漁業行為及保育魚種的情況下,並無法有效發揮資源保育的目的¸省漁業局在1995年曾有意廢止該保育區¸同時¸亦有公司在未經環境影響評估情況下規劃在當地設置臨時性之砂石碼頭¸引起當地漁民反彈。
漁業興衰
淡水河口文蛤捕撈漁業主要漁期在每年五月到十月、十一月,漁法相當有意思¸運用簡單的漁具及天然的潮水捕獲文蛤。主要利用漁船,在水深大約2-3公尺處作業,漁具包括:一艘約七公尺長的舢舨:四個竹帆(控制船前進之速度)、四個蛤耙(捕撈文蛤用)。
捕撈文蛤的工具是四個大大的釘耙,在漲退潮之際,將小舢舨駛至文蛤產區(主要產區在關渡橋下游及出海口附近),在船的一側放下四個釘耙至水中,釘耙面逆向,利用潮水帶動船隻,讓文蛤落於耙中,為避免船前進速度太快,漁夫在船的另一端拋下四至六個大竹簍,在水中像風箏一般,面水而行,減緩水流速度。每隔幾分鐘就要將竹耙拿起,撿起其中的文蛤,再拋回水中,避免因為釘耙中物品過多而影響船的前進。通常一個潮流可以進行兩個小時,量多的時候可以收獲數十斤,而十一月以後因為天氣不良及文蛤潛沙較深,不易捕撈,所以少有漁船進行捕撈。現在漁船數並不多,由漁民捕撈後交給中間商,中間商直接賣給小販,再由小販進行分級後在市場上販賣。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在過去往往是滿釘耙的文蛤,而今天,所撈起的垃圾比文蛤還要多得多。
淡水河變色
淡水河的文蛤量減¸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的¸除了漁具的不當¸主因其實是大台北地區人口的增加所致。
在光復初¸淡水河流域提供的漁獲其實相當多樣化¸除了河口的文蛤¸還有上游的花蛤、蛤蠣等等¸河口豐富的生態環境也讓沿岸的鰆漁業等相當興盛。不過¸在大台北地區人口增加後¸人類的需求逐漸的改變了淡水河。
人口增加¸對於水資源需求增加¸於是上游興建了翡翠水庫¸所謂的「水壩效應」於焉產生¸水庫影響了下游的水量及沙量¸讓河口的地形產生變化¸水量也不如過去多。
人口增加¸所產生的廢水也多¸再加上各種工商業行為的建設¸現在淡水河流域有列管之事業家數約兩千家,這些工廠所獲得的產值並不清楚¸所知道的是¸過去清澈的淡水河及漁業資源幾乎全部消失¸國家投入相當多的經費想恢復水質¸已知行政院環保署自77年起投入超過400億經費進行淡水河先期整治工程¸其他大小計畫不計其數¸但截至目前¸想待淡水河清尚需相當的時日。為了處理家庭廢水所興建的八里放流管工程仍未全部完工¸其功效尚不可知,但其興建又是一處海岸資源的破壞。
淡水河流域在社子島以上,在過去有大量的淡水蜆,社子島到竹圍一帶有養鴨用的花蛤,但這兩種都在淡水河被污染的情況下絕種,目前只剩竹圍到出海口的文蛤生存。
影響文蛤生存的主要因素在砂及水,淡水河的砂岸極適合文蛤的生存,在淡水河禁採砂石後能有效的維持砂的比例,只要不因颱風或大水帶來太多汙泥,目前關鍵在於水質,翡翠水庫所導致的水量減少,工業廢水及家庭污水的排放是文蛤生存的主要威脅。
如果¸垃圾能少一點¸水能乾淨一點¸其實¸淡水河口砂地是相當適合文蛤生存的。近幾年由於淡水河禁採砂石,慢慢的,又能看到文蛤的蹤影,在八十五年的產量估計達十五公噸,在淡水河沿岸都可撈到,雖與過去相比還差了一大截,但顯示如果能對棲地加以保護,對於資源的復育還是有希望的。
管理決策之建議
前幾年省漁業局曾有意廢止該文蛤保育區¸理由是當地的文蛤資源量已經很少。目前臺灣省政府所公告的漁業資源保育區,其地點並不確定,例如淡水文蛤保育區的「水上警察隊前水域四公頃」,究竟是那四公頃有待釐清?更遑論保育標的。保育區之畫定,不僅因為當地資源充裕才行之,相反的,正因為該資源量減少,希望藉由保育區的畫定對於環境有效的保護,方能對文蛤資源的復育有所助益。淡水河口文蛤的保育是不是該進行,該如何進行是值得深入探討的,這也是許多保育區所應思考的問題。
從淡水河現今之大環境及文蛤調查所顯示之現狀,淡水文蛤保育區之未來可以有四種因應方式:
1.
擴大保育區:從調查現象看,淡水河口文蛤分佈於砂質地,所生長之範圍絕對不僅侷限於現行公告之四公頃,換言之,現行所公告的四公頃對於想積極的進行保育來說裨益不大,惟欲擴大保育區,且淡水河流域牽涉之相關水利、環保等單位眾多,必須會由各單位核可,應需要請學術單位進行更詳盡之評估,才能較精確的提供學術依據,以利畫定保育範圍。
2.
維持現況:現行文蛤量降低,主要因素並不是過漁,而是整個棲地被人為破壞(水污染等),漁業資源保育區所規範的仍以漁業行為為主,即使擴大保育區,對於已經偏低之文蛤資源量仍有限,所需要的保護主要是環保單位、水利單位等對於水質等環境之維護,所以在尚無經費進行學術評估以及並無不當漁業(過漁)行為的狀況下,保持現狀,維護其它生物。
3.
廢止保育區:消極來看,現行公告之保育區內文蛤資源量不多,而且沿岸工廠林立的事實存在下,現行保育區之設立並不具實質效益,也缺乏管理措施之公告,使文蛤資源保育區似乎形同虛設,也無法說明實際四公頃之範圍。
4.
替代方案
淡水河口受限於水質問題,保育區公告與否對於文蛤資源的影響可能實質意義並不大,因此衍生第四個方案-尋找替代區。在美國有溼地銀行的法定規定,一但必須因為開發而破壞溼地時,必須找出另一塊地區作為'補充',雖然在實質施行尚有其困難度,畢竟溼地的存在並不是能「隨心所欲」的,但在教育民眾企業對於溼地的保護觀念上有其意義。換言之,讓文蛤的棲地不因此而減少,此不失為可行方案,惟目前北部有文蛤的地區除淡水河口外只有雙溪,也許可再進行調查後再行討論公告之可行性,藉以突顯其重要性。
上述四個方案各有立場,目前在淡水河口仍有一定量之文蛤,基於維護漁業資源及保育之立場,雖有開發單位提出廢止保育區的建議,但仍不宜廢止,並希望現行先維持原有之保育公告。期望能結合其它機關(如環保署等)與學術單位於當地進行之學術報告,針對文蛤可生存的水域範圍經過較精確的測量後,重新針對淡水文蛤保育區進行公告,期許在未來如果環保單位對於水質的保護達到一定成效時,能有助於文蛤資源的復甦。
淡水捕撈文蛤的漁民多半年歲已高,因為捕撈文蛤工作量繁重,且產量不定的情況下,經濟效益不高,所以年輕一輩多不願意從事,但我們仍基於維護、保育資源的態度下進行文蛤資源的復甦工作,希望能維護一個生態系,並加強其多樣性。也希望下一回你到淡水,除了吃魚丸,看夕陽,也能到河邊去看看招潮蟹,摸文蛤,重溫兒時舊夢,並教導我們的下一代更愛護大自然所賦與我們的珍貴資源。
謝辭
特別感謝中央研究院巫文隆教授、淡水區漁會江春貴先生,漁民林萬益先生的協助,使得本研究得以進行。
參考文獻
Anon, 1986,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漁業年報,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
Anon, 1996,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漁業年報,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
Anon,1993¸漁業資源保育手冊彙編。臺灣省漁業局
Anon,1990, 日本漁業白皮書,日本農林水產省
Anon., 1942, 臺灣水產統計¸臺灣省漁業管理處編。
Anon¸1993¸漁業資源保育成果彙編¸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
Levinton, 1982,Marine Ecology,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526pp.
Soule
Michael E. , 1986, Conservation Biology: the Science of Scarcity and diversity.
Sukhotin, A. A. and N. V. Maximovich¸1994¸Variability of growth rate in Mytilus edulis L.
from the Chupa Inlet(the White Sea). J. Exp. Mar. Biol. Ecol. 176:15-26.
何雲達、吳純衡¸1985¸文蛤苗人工大量繁殖種貝採卵模式之改進¸臺灣省水產試驗所試驗報告39:頁15-31。
巫文隆,劉秀平,1987,文蛤資源研究I. 文蛤同功異構鋂研究,貝類學報13:1-7。
巫文隆,劉秀平,1989,文蛤資源研究II. 本省文蛤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貝類學報14:49-61。
巫文隆,劉秀平,1992,臺灣產文蛤生殖細胞與生殖線的成熟發育研究,貝類學報17:79-86。
巫文隆,劉秀平,廖國焱,1992,文蛤型態與解剖學研究,貝類學報17:91-98。
陳章波,1997,淡水河生態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動物所。
黃秋雄,1958,臺北縣淡水鎮文蛤繁殖調查,中國水產84:39-46。
劉秀平,廖國焱,巫文隆,1992,淡水與鹿港產文蛤生殖生態的比較研究,貝類學報17:69-77。
劉秀平¸1988¸淡水、鹿港區文蛤族群判定及生殖生態¸國立台灣大學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建隆,1958,淡水河的耙蛤漁業,中國水產82:15-18。
參考網站
單位
|
網站位置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http://www.epa.gov.tw/
|
台灣省政府水利處
|
http://www.tpgwrd.gov.tw/
|
台灣省政府水利處第十工程處
|
http://www.tpwcd10.gov.tw/
|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
|
http://www.tfb.gov.tw/
|
滬尾文史工作室
|
http://taiwan.iis.sinica.edu.tw.tw/~tamsui/
|
中央氣象局
|
http://www.cwb.gov.tw/
|
中央圖書館
|
http://www.ncl.edu.tw/
|
台灣省水產試驗所
|
http://www.tfrin.gov.tw/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